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业内动态 > 行业新闻

   信用评级的百年历史证明:全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信用评级的力量不可小视,它向广大投资者提供风险警示和测量工具,信用中国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与政府监管和市场约束一样,须臾不可或缺。我国信用评级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一支信用评级队伍,业务涉及企业债券评级、金融债券评级、上市公司评级、借款企业资信评级等方面。在自主发展的同时,国内部分评级估机构也尝试了与国际著名评级公司的合作。这些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引进了国际评级理念和评级方法,另一方面扩大了对外宣传,国内资信评估机构的评级业务正逐步与国际评级业接轨。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需加紧培育民族品牌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中国加入WTO已经三年了,过渡期即将结束。过渡期结束后我们该怎么办?对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如果通过国内的改革和发展,我们的企业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我们可以和它们合作,也可以跟它们竞争。但合作要有实力,竞争同样要有实力。如果你没有实力的话,那很容易就被它们兼并收购了,市场被它们占领了。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形势。为了化解金融风险,固然要靠资本市场的完善,但还要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包括信用评级体系。不良资产的产生和信贷双方缺乏诚信,以及上市公司的诚信不足,都是与信用体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可以说金融风险的存在与当前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信用评级体系的不健全有密切的关系。
  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之所以能开展工作,首先是对国内情况有深刻的了解。对中国国内的情况最了解的是谁呀?最了解的是我们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所以在加入WTO以后的过渡期所剩时间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之一是必须加紧培育有民族品牌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要有品牌意识,品牌和信誉建立困难,损毁是容易的。任何企业都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当然大企业有条件这样做。信用评级机构同样要创立自己的品牌。信用是累积而成的,品牌也是长年累月所形成的。信用评级机构要建立品牌,要有民族的品牌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建立了具有品牌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我们才有可能和外商合作或者竞争。你自己实力强了,品牌强了,跟它们合作也好,合资也好,才能达到双赢的结局。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第三方信用评级?理由何在呢?一是为了做到公正性。第二是保证信用评级工作有效率。第三方信用评级可以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它具备公正性。在这方面要跟前面讲到的品牌意识联系在一起,信誉联系在一起。因为你有品牌意识、信誉意识的话,你维护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信誉,你做信用评级工作一定要客观公正。不然把自己的牌子砸了,这就损失太大了。第三方评级为了自己的品牌和信誉,要极力维护评级的公正性。为什么能提高效率呢?提高效率是跟一支专业队伍分不开的,因为是一个第三方信用评级的机构,能够集中优秀的人才,人力资源是丰富的。这样评级工作可以准确、可以提高效率、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事实上,一个金融机构自己设立评级机构,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说,用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可能是更有效率的。至于公正性的话,别人肯定认为第三方有公正性,也更有效率。这跟今天的物流行业一样,为什么物流行业要强调发展第三方物流呢?因为第三方物流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能够提高物流的效率。所以在信用评级工作方面也应该这样做。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还有另外一个特点,这就是它们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的。因为他以第三方身份出现有利于帮助前面两方(贷款方、借款方),帮助它们建立互信关系,展开合作。所以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能够同时和信贷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也促成它们双方之间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这样就能够造成共赢的格局。

  王国勇(浙江安博尔信用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只有充分认识信用评级,才能有效发展信用评级。信用评级业在中国发展迟缓,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吻合。信用评级作为信用管理的核心环节,远未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怎样看待和认识这一问题,对于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具有重大意义。信用评级的初始本意是债券的发行者把自己的信用信息通过第三方公诸于众,便于让债券交易者了解和识别债券的风险所在,使债券购买者对本企业债券的低风险性和预计收益充满信心。作为债券的购买者,可以通过第三方的客观认证,甄别和规避某一债券的风险性。
  现代信用评级的本质是对信息的识别和加工,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信用评级(也称为信用评估、信用评价、资信评估、资信评级),我们对信用评级这样定义: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服务专业机构以第三方的客观、公正立场,根据规范的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履行严格的评估的程序,对企业、金融机构、债券发行者和社会组织等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企业素质、管理能力、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调研、分析研究后,就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履行承诺的能力、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所做的综合评价,并以一定的符号表示其优劣并公布于社会公众的一种经济活动。评级的目的是对被评对象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不能仅为某一特定的经济目的而评级;评级是对被评对象在经济交往中各种行为的认定,是鉴定其企业基本形象的工作;评级结果是评级机构向社会提供的最基本的信用产品,应向社会公示;以造成相应的社会影响,并逐渐被社会认可、接受。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易者对交易环境进一步改善的需求,信用评级应赋予新的内涵。
  我们认为:信用中国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现代信用评级业进一步发展的生命力在于需要对评级市场重新定位。这就需要对信用评级的本意有一个再认识。现代经济的交易方式已经成为集商品交易、产品生产、资本汇集、融资方式、特定市场主体和特定人群交往的社会化过程。奠定信用评级的基础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告诉我们,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交易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大量的交易失败和交易成本的提高,市场主体的趋利性决定了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必然出现大量的信用缺失现象,最终导致市场的混乱和无序乃至发生经济危机。而建立和健全一个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非单一的有序的债券市场所可为,除了政府的引导和行政干预外,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对这种市场主体而非单一的市场行为的信用信息的识别和信用状况的认定,就是信用评级在现代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本意所在。

  邓郁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促进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在进行交易和投资决策时,广泛采用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报告。因为对企业来说,采用专业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信用报告可以弥补企业自身所掌握的客户信用信息的不足,防范业务人员的道德风险,真正起到有效预防风险的作用。更具重要意义的是,在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信企业的信用状况会很容易地被与其有业务关系的企业通过征信公司等信用服务机构得到,失信企业同其它企业开展业务的机会将大大降低,从而对失信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惩罚。社会惩罚的警示作用不仅会极大的遏制企业的失信行为,而且会促使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加强自身信用管理,使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在维护市场秩序、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扩大信用功能、提高市场交易效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被投资者、企业和监管机构所认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信用的范围与功能在不断扩大,在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价值和资源、并作为市场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存在的情况下,为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客观需要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加快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以社会惩罚作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使信用良好的企业获得更大的信用融资和更多的交易机会,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因此,在当前我国信用环境恶化的状况下,必须强调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一方面通过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信用报告帮助客户防范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信用中介机构特有的信用信息的传递机制,促进有效的社会惩罚机制的形成,使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要远高于其失信所获得的“收益”,以此来弥补法律惩罚的不足,确保社会信用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社会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
  要加强对中介机构自身信用的监管,需要对市场的准入和退出作出明确规定;对不良记录或违约率比较高的评级机构实施严格的监管。一个国家的法制越完善,评级机构的活动越是规范。我国目前法制建设比较落后,客观上有必要明确主管机构,以对评级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管。

  黄运成(中国证监会规划委委员):  
  信用评级必须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企业上市不容易,企业发行债券也发不了,但商业票据使用却非常普遍。建议中国信用评级可以从微观层面做起,可以通过商业票据评级来推动上市公司评级和企业债券评级。此外还可以对地方政府和某一地区进行某种形式的评级,以此推动地方政府管理好当地经济,并提高地方政府的信用意识。
  中国应该有自己权威的评级机构。评级机构要把加强行业和评级技术研究作为公司的头等大事。评级科学研究,虽然不会给公司带来现成的利益,但它却是公司的根本和基础。评级研究,既要注意研究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行业和机构的最新动态,更要加强对这些行业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走向的研究,并充分借鉴国际成熟的评级技术,加强中国信用科学体系的建设,提高信用评级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只有全面系统对这些行业和机构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作出客观的评级。评级是评信誉,更是以信誉为基础,因此评级机构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研究工作,要投入必要的财力和人力。
  评级机构是靠信誉来生存的公司,评级公司应该珍惜自己的信用,不仅评级公司要有信誉,公司里的每一个人也要有信誉,评级机构在开展业务中,某一件事没有做好,某一个人的行为稍有不慎,就可能给评级机构带来毁灭性打击。如何处理好商业利益与信用原则之间的矛盾,是评级机构必须着重研究的问题。中国已经有不少评级机构,但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这与国家的大环境有关,也与个别评级机构的做法有很大的关系。当商业利益与评级原则发生冲突的时候,评级机构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名誉。不能因为一时一地的商业利益而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戴根有(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局长):
  培育有权威的评级机构,有利于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资本市场越发达,信用评级的作用越重要。从长远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国有银行存款很多,而贷款严重不足,在贷款企业普遍质量不高,银行呆坏账比例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银行贷款规模不会有很大增加。其次,中国资本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去年股票市场规模不到1000亿元人民币,这与数万亿的投资需求和规模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资本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债券市场(包括金融债券)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发展债券市场遇到很多问题,主要是人们对企业债券的信用心中无数。许多企业债券兑付不了,许多企业只好靠发新债还旧债。加强对企业债券的信用评估,并提高评估水平,直接关系到债券市场的发展。信用问题,对债券市场发展已经变得十分迫切了,它不仅影响到我国微观经济秩序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问题。培育有权威的评级机构,有利于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外许多评级机构将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国外评级机构对中国情况不了解,信用中国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他们的许多评价标准和原则带有很大的偏见。中国经济这么多年连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发行的政府债券竟然不如那些经济发展非常不好的国家。所以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讲,中国也需要有享誉世界、在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上能够一言九鼎的评级机构。

  孙立坚(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投资体制改革,催生信用评级机构。2004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布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对社会投资的项目将由银行自主审贷、自担风险,为此,中国银监会也于同日颁布了《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商业银行的授信工作人员的9种行为将被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投资新政的出台,银行将面临承担审贷风险的更为严格的挑战,而随着竞争成本的加剧,另一支力量——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将在金融市场化的进程中被不断催生。
  商业银行要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固定资产审批和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要建立严格的授信风险问责制,对没有履行尽职要求的授信工作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银行现在采取的审贷委员会制委员多为行长和富有经验的信贷经理担任,但随着宏观环境和经济周期的变化,很多风险管理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国内银行缺乏一些专业的有前瞻性的宏观分析经济师,而银行很多坏账往往会在周期变动行业变动时产生。银行要走向市场化,可能会直接催生一个提供信息、信用评级的中介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每一个项目如果都由银行自己去审查和评级,竞争的成本会越来越大,而且银行也无能力对每一个项目进行一一监管,要由市场对企业进行信用的评级。”“只有企业的信息公开化了,企业才不敢有不法的虚假的行为,才可以降低企业与银行关系中的寻租和腐败的行为。”

  黄明(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副教授):
  中国的信用评级非常糟糕。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有三大管道在输血,银行、公司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不过基本上依靠第一大管道——银行,但管道漏得很厉害,公司债市场基本不存在,股票市场效率不高。随着银行改革,国务院希望把公司债市场发展起来。然而,发展公司债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破产法、信用评级等等。
  中国现在信用评级非常糟糕。目前很多企业债评级都是3个A,而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评级是远到不了3个A,很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评级却比国家还要高,问题何在?“劣币驱逐良币”。要评级的公司会讨价还价,给我评3个A就给你交费用,好的公司不愿意做总会有坏的公司愿意做,这就成了一个恶性竞争,恶性循环,所有评级公司评出来的东西就很难相信了。现在担忧的是信用的进口,国内金融机构自身很少有足够的信用。整个金融市场对高信用的中介有很大需求,金融市场是投资者和投资者关系的问题,这个关系涉及到两点,一是风险性,因为涉及到将来的效益;二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就是融资者永远知道它公司的信息比投资者知道的多,怎样把互不信任的双方放到一起?需要中介。比如现在商业银行要发信用卡,国内的技术人员应当也能做好,但是商业银行把它的后台技术交给你的时候,想的不光是能否做好,而是可不可信,因为要把最机密的数据告诉你,这时要靠信誉竞争,不是靠能力竞争。怎么办?引进来。我国搞信用评级在很多方面是不允许国外公司进来,这意味着把信用拒绝在门外。我觉着我们要像引进技术、管理人才一样尝试一下,帮助我们自己的中介机构在短期内将信誉建立起来。
  企业信用的建立更需要政府支持。靠政府参与短期内扶持,就是政府给几家机构有权利去评级。美国、欧洲的信用评级一个世纪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政府的支持。即使像美国这样不干预市场的国家,也都支持了产业的发展。中国也可以这样做,树立几家牌子,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这样就给国有中介机构一个机会能够占据这个市场。机构投资者可以对评级机构评级。政府不能决定砸谁的牌子,必须由机构投资者决定谁的牌子该砸掉了。

  中国经营报(资信评估业苦等政策开仓放粮):  
  “呼唤诚信”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专家呼吁,信用问题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信用体系亟待重整。 近来,对会计师行业的整顿动作频频,显示出政府重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决心,但是信用建设不可逾越的一环——资信评估行业,不知何种原因仍未受到决策层的热切关注。资信评估这个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因为政策层的迟缓冷漠,已经在饥荒中挨过了好几年。
  饥荒中度日的朝阳产业。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资信评级业还显得很陌生,尽管它在国外已经走过了近100年的历程。资信评级业是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债意愿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行业。它的存在对于金融市场风险防范和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资信评估行业可以说一开始就是为债券而生,因债券而荣,企业债券评级业务是它赖以活命的主粮,但由于天不下雨,债券这块粮产地显得十分贫瘠。相对于股票市场,我国债券市场弱小而可怜,十几年沟沟坎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近两年,中央要修改原先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暂缓了发债计划,企业债发行量萎缩,地方债券基本上已经停了下来,靠这块地为生的资信评级业大受影响。评级机构连年闻不到肉香,在饥寒困顿中濒临灭亡。现存的50多家评级机构中,实际上一多半已“名存实亡”,要么跟会计师事务所搞合作,要么做企业财务顾问、咨询服务什么的,偏弃本行,亦属无奈之举。还从事正经生意的20多家,北京的个别机构靠吃每年有限的债券业务,其他地方的评级机构主要靠贷款企业评级业务为生,内地省份评级企业日子更苦。不知因饥饿而奄奄一息的一些评级企业是否能等到政策出、粮仓启的那一天。
  多头管制和无人问津。资信评估行业目前的监管状态是,出了问题没人来管,都是各管各的,看起来管的人挺多,真正要统一管的时候又找不到人了。资信评级行业目前仍没有专门的法规和管理条例,对它的规定从其他法规、条例中偶尔会提到一两段。目前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统一组织、约束这个行业,而是根据业务划分各归各处去管,比如债券评级业务有了问题,国家发改委管,证券业务证监会管,贷款业务人民银行管,中小企业评级经贸委管……名目繁多,不一一列举。据说统一办个事情需要到各个部委请示,而解决一些基本性的问题,比如制定行业评估标准、收费标准什么的,又没有人出面。业内人士认为,较好的解决办法是成立一个行业协会。
  3A的价值?我国资信评估一般采用三等九级的评价标准,分A、B、C三等,每等中又分三级,如AAA、AA、A。评估时除了考察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效益情况外,还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风险做出预测。3A是很高的级别,在国外,只有少数优秀企业才能获此最高信用证明。但在我国某些地方,评到3A级似乎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在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有些资信评级企业为了抢到生意,3A有时会变成双方谈判的砝码和事前的“承诺”。有的实力不强、威信不高的评级企业为了抢到生意,把评级收费一降再降,导致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已经背离了资信评级揭示风险的基本作用,是对投资者的愚弄和欺骗。这种人为抬高企业资信等级的做法虽不是主流,但已经出现了,实际上是一种造假行为,如不尽早遏制的话,等评级市场发展起来后,会给资本市场留下无穷隐患。
  在希望中等待。资信评估行业不被重视、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对资信评估产品的客观需求量上不去。债券这块没发展起来,票据市场相当滞后,证券评级还没有获准放开,许多照理该做的业务目前还有待政策法规出台,大片肥沃的土地只能干看着它荒着动不了锄头。而目前中国投资者的信用意识不强、利率不市场化的情况下,资信评估揭示风险的重要作用还表现不出来,这也是它发展迟缓的另一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长期来讲,市场经济建设中资信评估行业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上升,彼时评级业务范围将会大幅拓展。

  蒙代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国际著名的投资专家):
  信用评级机构至关重要。对资本市场来说,建立一个独立、有效、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的话,就会导致低效率,而且还会伴随腐败现象的发生。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因为它是衡量经济活动的重要标准。在过去许多年间,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是滞后的。中国需要在商品市场上飞速发展的成功同时需要一个超常发展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必须要伴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因为资本市场是商品市场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在一个市场上人们或卖东西或买东西,通过这种方式向市场输送信息,而这种信息形成了市场的价格。在资本市场上存在着很多市场信息,就个人而言,很难掌握这种技能,作出投资决策。因此,资信评估公司就能发挥为信用市场提供崭新的信息资源的功能,从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迪拉沙里(惠誉主席Marcdelacharriere):  
  信用评级是随着国际范围内金融管制社会化、融资方式证券化与银行信贷“非中介化”这几大趋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用风险犹如一股幽灵,随着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而在全球蔓延和扩展。信用评级作为揭示资本市场风险、为以投资者为主体的各个社会层面提供服务的专业性社会机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政府监管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的主要助手。在风险全球化与风险控制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其价值显得更加突出。
  全球评级事业发展的趋势可归纳为三点:一是信用评级活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国际著名评级机构不再仅仅局限于在本土开展业务,而把自己的触角伸展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评级机构努力实现着评级技术、公司管理等方面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对接;二是评级业务多元化与专业化的统一,目前金融机构评级、债券评级成为许多评级机构共同的业务范围,许多评级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三是评级活动艺术化与科学化的统一。评级业务神秘而高雅的“艺术”色彩依然存在,但随着统计学、会计学、逻辑学以及模糊数学的研究成果在评级业务中的广泛应用,评级业务越来越呈现“科学”的色彩。我认为具体到评级业务,近来全球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结构融资评级即资产证券化评级发展较快,这为评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二是最新的《巴塞尔协议》将信用评级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该协议,在银行执行标准法测定自己资本充足率时,各金融监管当局有责任认定一家外部信用评级机构。
  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这个战略决策没有因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改革与开放的深入,要求全面提高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我想,这种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市场化的发展态势决定着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必然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评级机构的设立归根到底要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完全依赖政府的推动违背评级的初衷,也容易使评级行业畸形化。根据法国的经验,政府的作用限定在这样几个方面比较适中:首先,规定信用评级的“准入”条件,严格规定评级机构的资格。欧美地区,特别是美国不主张对评级机构作过多的干预,中国的改革是在政府的强有力的引导下进行,中国也没有时间等到这个行业乱到一定程度再去进行整治;其次,在经过严格选择的情况下,由政府认可一定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用于资本市场的管理,是促进评级行业发展的重要办法。信用评级真正发展归因于美国政府以立法的方式,认可了评级机构的评估结果。没有政府的推动,评级行业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第三,对评级机构也要实施“退出机制”。总之,评级机构的发展需要遵循自由发展、适度规范、宁缺勿滥、质量至上的原则。

  陈碧兴(信用中国特约评论员):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内的信用评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除了国内金融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影响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进程外,评级公司本身的运作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评级的概念模糊:总结穆迪及标准普尔对信用评级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违约的可能性多大,即违约率;2)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多大,即违约损失,这应该是所谓信用等级的核心含义。但是目前国内的信用评级仅仅止步于对被评公司的财务分析和经济效果分析,很少将评级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信用评级的这两个关键点上,这一因素导致评级公司自身的定位模糊。
  2、评级方法落后,现在国内评级公司基本上还是采用比率分析和打分等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来进行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是评级方法不科学,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及比例难以确定,容易造成信用评级的结果产生偏差。
  3、评级缺乏检验。由于评级行业存续时间较短,历史信用数据匮乏,因而无法对信用评级结果和评级体系、方法进行检验和修正,因而就无法保证评级方法,体系及结果的客观和科学。
  4、评级定义不明确。由于评级缺乏违约率进行检验,因而评级公司无法对自己所定义的信用等级进行明确和修正,目前的评级业务仅仅根据定性所描述的信用等级进行,有可能导致评级结果不一致的情形出现。
  5、缺乏真实的评级跟踪。由于目前信用评级所应用的范围狭窄,信用评级公司完成一项信用评级之后很少进行评级跟踪,同时被评级在获得信用评级结果之后已经完成相应的经济业务行为(如发债完毕),也不关心自身信用状况的即时变化情况。这就造成信用评级信息失效速度快,易误导使用者对评级信息的正确使用。
  6、组织机构和评审程序尚不完善。目前国内公司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按公司->评级委员会->评级部门设置,评级基本上是按照接受评级请求->调研与分析—>评级报告->评级评审->公布评级结果来进行。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评级公司没有以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一切评级行为仅仅在接受评级订单后进行,没有系统的评级数据和评级方法可用,这也是阻碍评级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孙建勇(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
  内外部评级结合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偿还和支付的风险,包含于“巴塞尔协议”所定义的“交易对手无法履约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经济周期的客观存在、借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社会信用环境的无序、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盲目冲动。以上四个方面有两个与信用中国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信用体系有关,与信用有关的这两个方面都可以通过资信评级解决,因此商业银行对评级体系建设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建成完善统一的资信评级体系,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各商业银行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在内部评级过程中,商业银行掌握了较为丰富的法人及个人信用信息,可为外部评级的实施提供基础资料。因此,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社会征信建设工作,特别是配合外部评级,可以有效消除信息收集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成本浪费问题,一家银行占有的信息可以通过外部评级在多家共享。银行的内部评级与社会专业评级机构的外部评级有机结合,是我国银行业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对提高金融系统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洪黎桠(五洲科技公司董事长):
  通过权威的外部评级揭示企业内部风险。2004年,安博尔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对我公司进行信用评级。通过信用评级,对公司三年来的运作效果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并做出风险提示,对公司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科学的评价和发展建议。通过评级机构对公司信用状况的评级,我们更加了解了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使公司在今后发展策略和风险控制方面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提高,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我公司结合安博尔的评级结果,加强了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和控制。比如,针对公司在远期规划中的扩能改造,以及对现有装备进行升级改造等计划中,评级机构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公司根据评级机构的警示及时调整了发展规划,增强了偿债能力;针对评级报告中提出的公司对子公司投资形成的应收款,存在较大的回收风险的提示,我们针对公司的遗留问题,与相关股东商讨处理方法,以期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这对改善公司的经营策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章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制度创新与中国信用中介服务业的发展。从国外信用建设实践看我国信用行业建设现在走过的路,可以说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虽然我国信用行业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我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已经历了信用行业的从无到有,从简到烦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中国人的信用意识有很大增强,信用行业发展很快。总体上说,目前,我国信用行业正处在发展的快速成长期。未来中国信用行业的发展将呈现三个方面的趋势:
  1、信用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今后国家将出台一系列相关的信用法律、法规和信用行业管理、运作制度。通过科学地开放信用数据,统一征信标准,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
  2、信用行业职业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大幅度提高。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信用行业将在中国取得令人注目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同时信用行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信用领域中各类行业数量和结构有可能出现较大变动。
  3、市场信用意识普遍提高,信用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信用知识和信用法规宣传和普及,人们的信用观念将有一个根本的提高,这不仅是信用服务业存在的前提,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信用建设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信息来源:信用中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49号7号楼4层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22979   传真:010-82622889    邮箱:rat@junweichengratings.com
版权所有:君维诚© 2006-2021  京ICP备18030512号-1
网站管理  设计制作:时代中广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