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信托公司的高级经理最近比较烦恼,他加班几夜赶出来的一份“银行信贷资产回购信托计划”被公司喊停。原因是出售信贷资产的银行无法再承诺回购担保了。“这样,万一这些信贷资产变成坏账,我们的投资者怎么办?”他说。
而与此同时,北京某国有银行投行部的李先生手边电话不断。他告诉本报:“这些电话都是来询问银行不担保,企业债和理财产品怎么做。”
据了解,自从10月底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以来,以往通过银行担保发行的企业债、信托计划、保险理财等高信用级别的金融投资品等现在都面临停滞。
不过,这也是个机会。当国内最有信用保障的机构——商业银行撤出担保市场后,国内的信用市场需重新整合。
风险无人问津
近日,包括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以及诸多投资机构共同召开会议探讨银行撤出担保后企业债如何发行。其间,不少国有企业负责人纷纷抱怨企业债缺少银行担保之后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以往企业债最大的买家保险公司就不会购买没有银行担保的企业债。
按照2005年8月公布的《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对企业债投资必须提供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
“也就是说,银行不能够再作为担保机构出现,那么企业债的信用链条中将缺失重要一环。除非企业债券能够找到更有力的担保机构,否则保险公司则很可能因此退出企业债市场。”该人士称。
对此,一位保监会人士告诉本报,保险公司拿的都是投资者的养命钱,是处于投资市场生态链的最底层。因此监管者要对市场风险格外关注,不能让保险公司成为风险的最后买单者。“无论是企业债或者公司债,短期内,如果没有三A级别的强担保,我们就不会允许保险资金进入。”这位人士说。
与保险资金不同,证券公司只是阶段性的投资者。长江证券固定收益部的凌超表示,券商很少一部分资金在投资企业债,我们都是阶段性持有,然后套利。不像银行和保险公司需要中长期债券来匹配负债结构。
“从短期上看,由于保监会尚未允许保险公司投资无担保企业债券,加上加息周期下债券收益率的不断提高,信用利差还将挤压发行债券与银行贷款的利差空间,不论是发行主体还是券商的积极性都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他说。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则明确表示,银行为企业发债提供担保,担保费率远低于贷款利率,而承担的信用风险却与贷款无异,甚至会高于贷款风险。银行担保虽然保护了债券投资人利益,却使债券市场的各类风险转移至银行系统,可能损害银行股东利益和广大存款人资金安全。“银行应该作为企业债投资者而不是担保者。”该人士指出。
实际上,除了企业债以外,银行从直接融资的信用市场中撤军,信用缺失的问题已经蔓延到其他投资品上。
按照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对其他用途的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信托计划、保险公司收益计划、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融资性项目原则上也不再出具银行担保。
这就意味着市场上以银行担保作为卖点的保本投资品和保本理财产品都将无法为继。
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行担保的产品占很大一部分。很多大型国企投资者非常看重风险,如果没有类似银行的强担保他们是不会买的。缺少银行信用,机构理财市场很可能会出现萎缩。”
无担保的公司债 或许现在正是企业重新建立自己信用机制的一个契机。
实际上,企业债或其他投资品采用银行担保的形式,是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遗留产物。由于过去银行都是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出了问题国家也会买单。因此,银行信用基本上就等同于国家信用,而银行的担保实际上也就是变相的信贷。
各个银行在业务中也正是这样操作的。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对大客户的竞争激烈,不少银行都力争给予大型央企之类的进行较高额度的授信。这些授信一部分是体现为真实的贷款,而还有很大部分是为企业担保,让企业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例如银行为企业担保发行企业债,或者有银行担保的企业信托贷款计划。
此外,2003年以后,银行开始操作一种类似信贷资产回购的信托计划。在这些计划中,银行以信托的模式将信贷卖给投资者,但同时承诺在几年后回购。将信贷从财务报表的表内转移到表外的或有业务中。这种业务模式下,投资者获得无风险的利率要大大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
但是现在,银行必须退出直接融资的信用市场。
央行一位人士说,投资者过分依赖银行的审贷机制,对企业信用没有信心,长此以往,银行的信用风险会越来越积聚。现在随着资本市场的向好和债市的扩容,银行的信用和信贷能力无法无限制的扩大,托起整个直接融资市场。因此,是时候让银行信用撤离直接融资市场了。
实际上,近日,中石化发行的200亿“07中国石化川气东送公司债券”,其担保机构就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而2007年6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发行的10年期25亿元07三峡债,债券等级为3A级,票面利率为4.98%,没有任何担保。
据了解,未来公司债试点中也将会出现无担保的公司债。
不过,“目前国内直接融资市场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起信用文化。现在的投资者很难相信一个企业,尤其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前景。如何实现由”银行担保“向”信用发行 “这种无担保形式的过渡是直接融资市场面临的难题。”一位央行人士说。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企业信用机制的核心是建立起完善的第三方评级机制和信用衍生品市场。
目前,国内评级机构数量多、规模小,缺乏权威、有广泛影响力的评级品牌。而且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做假现象屡有发生,评级机构的形象以及评级结果的权威性受到投资者的质疑。
从2006年初开始,由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组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对指定的5家企业债评级公司2005年全年的表现进行打分,试图对评级公司建立起约束机制。
在此基础上,投资人很难根据评估结果对债券进行判断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长期来看,建立“信用衍生品”期货市场也是大势所趋。这样投资者就可以在这个市场内参与和对冲信用风险了。
信息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