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的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不参考基金评级或其他参数,而是听从周围朋友的建议。
44.44%的基金投资者选择基金时不关心基金评级,而是重点观察各大网站统计的基金在一段时间里的净值增长率。
只有28.89%的基金投资者才会真正在购买基金时参考各大基金评级机构的基金评级。
而在28.89%的看评级选基金的投资者中,76%的投资者表示看不懂评级表格中的专业评级指标。他们在选择基金时主要还是通过俗称“数星星”的方法来挑选五星级基金。
以上结果是某报近日在几家银行的基金销售柜台对基民进行的抽样调查。
为什么做这样一个调查?理财周报创刊以来收到不少读者来电来信,读者对基金的提问大多涉及基金投资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怎么选基金。遗憾的是,上面调查结果很明白地显示,很多基金投资人还是没有掌握科学的选择基金的方法。
基金作为长期投资品种,不适合经常关注一时一地的净值变化并引以为惟一挑选依据。基金长期业绩的评估,有众多专业的基金研究机构为投资者提供评级,参考专业评级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
网上查找“基金评级”,数十家机构给出了数十种评级以及相应排行榜,基民到底应该看哪个?万变不离其宗。目前各种排名大多来源于对基金业绩的统计,基金业绩的原始数据库机器评价体系只有三家是公认权威的
目前的基金评级大多从收益率指标衍生而来。但是,过往业绩表现并不能作为现在选择基金的充分依据;星级基金的原理也并不能为大多数基民所清楚理解,从而直接引以为判断依据;权威评级的官方网站并不方便投资者查找,评级结果散见于各基金公司对单只基金的宣传册上,而且是报喜不报忧;评级机构在向基金公司获取数据的时候也遭遇很多障碍,国内基金公司在法规强制之外的项目上,信息披露并不充分,比如一个关键数据--每月的申购赎回情况,这在外国全是公开的,而在内地基金公司就没有义务公开,给评级机构进行更深入的评级造成了很大困难。
其实,业绩表现之外,基金和基金公司还有很多项目需要接受中立机构的检验,投资者在挑选基金的时候也需要参考这些项目。最值得理财者托付的基金和基金公司,除了必须拥有持续盈利能力之外,还必须拥有诚信经营的商业道德和基民权益优先的操盘原则。
老鼠仓事件已经严重影响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信任和评价,而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内部运作和基金经理的投资权限又受到一些矫枉过正的影响。好人坏人不能泛泛而论,需要一个有公信力的说法。目前国内尚无一个对基金公司的商业道德、诚信以及内部管理进行第三方评价的公允评级。
某信用评级公司何敏华有个建议值得重视:“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管理人时应该更多地了解其内部管理和运营状况等定性因素,因为这才是影响基金未来业绩更为本质和基本的因素。特别是对于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而言,他们更加关注基金资产的安全性而非盈利性,因此基金管理人基本素质评级对于他们的意义比基金业绩评级更大。”
信息来源:信用中国